湖北中医药大学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BBIN宝盈集团网
2025 06/18 20:21:11
来源:BBIN宝盈集团网

湖北中医药大学举办“两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字体:

  图为会议现场 BBIN宝盈集团网发

  6月17日,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时珍实验室主办,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两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期刊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知名专家学者30余名,湖北中医药大学相关职能部门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深入探讨“两个结合”重大命题引领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路径与光明未来。

  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松林、副书记杨波、副校长刘建忠参加活动。刘松林代表学校党委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聚焦“两个结合”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与专家们就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中医药学深度融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成汉主持。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建忠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欢迎,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学校近年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医药学交叉融合方面进行的探索,阐释了“两个结合”对于开辟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期待此次盛会为相关研究注入强劲动能。

  湖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张彦昌在致辞中指出,荆楚大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诞生了以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展现,要求深入研究三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刻把握三大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入分析三大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提升文化自信。他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与神圣使命,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此次研讨会设两场主题发言。首场发言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教授、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验室主任戴茂堂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汪信砚,纵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恢弘历史脉络,精辟阐发了“两个结合”的本质内涵。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畅,深刻揭示了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蕴含的深邃历史逻辑、严密理论逻辑与生动实践逻辑,并系统论述了其核心价值理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杨鲜兰,聚焦文化主体的价值内涵、演进历程与现实意义,深入剖析了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主体自觉性。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陈立新,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前瞻性提出其开拓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结合时代特征与现实状况,深刻阐述了中医药文化智能化发展面临的哲学困境与现实难题。国务院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胡真,强调荆楚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深厚根基,认为“两个结合”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实践指引。

  第二场发言由湖北长江教育报刊传媒集团总编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社长谢成宇主持。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必法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向鼎力支持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认为本次会议是对“两个结合”时代价值与实践要求的一次深化与升华,成功实现了中医药学传统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有机融合与深度对话。会议成果不仅聚焦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卫生、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等多领域的实践转化与效能释放,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多学科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有力凝聚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广泛共识。

  本次研讨会大家云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成果丰硕,为在“两个结合”根本遵循下推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冯天雨、陈雪蕾、李海燕)

【纠错】 【责任编辑:赵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