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小鬼的肝脏之旅-BBIN宝盈集团网
2025 06/12 15:09:38
来源:BBIN宝盈集团网

酒小鬼的肝脏之旅

字体:

  

  我是酒小鬼。当你喝下我,大约只需1分钟,我便从口腔出发,穿过食道,抵达了胃里。

  在胃里,有20%的我会被快速吸收。要是你饿着肚子把我喝下,我能在15-30分钟内就超快地穿透胃壁,进入毛细血管;可要是你先吃了些面包、米饭、酸奶之类的食物,那我得经过1-2小时才能到达毛细血管。不过,大部分的我(80%)是在小肠被吸收的。之后,我就随着血液循环,来到了肝脏这个“大工厂”。

  在肝脏里,我要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就好像要通过不同的“工作车间”一样:

  1.ADH途径:由乙醇脱氢酶(ADH)参与。它会把我变成乙醛,这乙醛可是个坏家伙,致癌不说,还会让人脸红头痛,毒性可强啦。打个比方,ADH途径就像是一位勤快的保洁员,它把我原本藏起来的真实面目——乙醛(有毒垃圾)揭露出来,然后用专业工具对乙醛进行处理,直接把它变成乙酸(无毒垃圾)。但这项工作难度挺大,它每小时只能处理5-7克的我。

  2.MEOS途径:由CYP2E1(细胞色素P450)参与,它也会把我变成乙醛。这个途径就像一个懒懒散散的临时保洁员,干活特别粗暴,只知道搞破坏,还会产生自由基来损伤肝脏。而且,它主要在那些经常喝酒的人身上活跃,直接抢了ADH途径的“饭碗”,把肝脏折腾得痛苦不堪。

  3.过氧化氢酶途径(CAT):这是个次要途径,对我的处理贡献还不到10%。它就像是来混日子、打酱油的,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就跟个摆设差不多。

  乙醛要转化成乙酸,得依赖ALDH2酶。不过亚洲人有30%存在基因缺陷,导致这种酶的活性很低,这样一来,乙醛就会在身体里堆积,让人出现脸红、心悸等症状。

  要是 MEOS 这个“车间”被迫长期赶工,肝脏这个“工厂”就可能会“破产”,也就是发展成肝硬化。乙醛会流窜到全身各处,引发癌症。

  再给你说说我对肝脏的损伤机制:

  1.乙醛毒性

  乙醛就像是“拆迁队”,拿着锤子肆意乱砸,而肝细胞就如同建筑物的承重墙。乙醛的破坏使得肝细胞的DNA直接被摧毁,细胞就像失去了行动指南,不知道该如何生长和工作,只能“罢工”。同时,它还肆意破坏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被破坏后,细胞就如同没了燃料的汽车,无法正常运转。这一系列的破坏会诱发炎症,导致脂肪堆积,原本整齐规范的肝脏“仓库”,被乙醛搞得一片狼藉,堆满了脂肪。

  2.氧化应激

  CYP2E1途径就像是一个危险的生化武器车间,会产生活性氧(ROS)。这些活性氧如同车间流水线泄露的毒气,专门攻击肝细胞膜。肝细胞膜好比是正常运转的车间,被活性氧攻击后,就像被毒气席卷,里面的“工人”(肝细胞)被“熏死”,肝细胞纷纷瓦解。

  3.脂肪肝

  酒精代谢消耗NAD?,这就好比把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食(米、面、肉等)都抢走了,让身体“饿肚子”。NAD?缺乏会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使脂肪酸无法正常分解,只能不断堆积。于是,甘油三酯在肝内越积越多,肝脏真的变成了一个“脂肪仓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脂肪肝。

  4.肝炎→纤维化

  长期的炎症会激活星状细胞。星状细胞在肝脏里原本如同安静的“小白兔”,被激活后瞬间变成了疯狂的“恶犬”。它们疯狂地攻击“胶原小绵羊”,导致胶原不断堆积。肝脏原本柔软有弹性,随着胶原的不断填充,逐渐变得又硬又没有弹性,这其实就是肝硬化的前期表现。

  5. 肝癌风险

  乙醛就像一个邪恶的“巫师”,能够操控细胞导致DNA突变,使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同时,慢性炎症就像一个持续的“刺激源”,不断地刺激细胞。在乙醛和慢性炎症的双重作用下,患肝癌的概率会提高6倍,这就好比原本安全的道路上,因为出现了两个危险因素,发生事故(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我这一趟肝脏之旅,可真是害人不浅啊。总结起来就是:

  1.伤肝的元凶是乙醛,ALDH2酶的活性决定了解毒能力。

  2.肝脏一直在不停地工作,代谢完一杯葡萄酒需要1.5小时,催吐或者喝咖啡都没办法加速这个过程。

  3.唯一的解酒策略就是控制我的摄入量,并且给肝脏足够的代谢时间。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用白酒的酒精量最好不要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要超过15克。以常见50%vol的白酒为例,男性每天饮用量不宜超过50毫升(一两),女性不宜超过30毫升(不到一两)。

【纠错】 【责任编辑:赵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