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让我相信法律是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武器。”近日,当9万余元赔偿款打入银行账户,因劳务受害导致九级伤残的艾某终于松了口气。这笔迟到的赔偿款背后,是法院与“老赖”长达数月的智慧博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综合运用“查、控、惩、释”四步法,让一纸判决化作守护民生的坚实力量。
艾某与武汉某口腔门诊公司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判决生效后,武汉某口腔门诊公司拒不履行义务,艾某万般无奈下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伊始,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方位排查,然而被执行人名下竟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并未因被执行人“零账户存款”情况而简单终本。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公司仍在正常经营,每月都有进账。据公司员工介绍,公司目前经营收入均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个人收取,李某却企图通过“拖、躲、赖”来逃避执行。
武汉经开区法院积极联动公安部门,精准锁定李某实际居住地址,打破“人难找”困境。在执行干警连续多日的蹲点守候下,最终成功将其拘传至法院。但面对执行法官的质问,李某仍心存侥幸,拒绝履行。
执行法官决定调整思路,采取刚柔并济的执行策略,一方面,果断对李某采取限制高消费的强制措施,限制其出行及商业活动,压缩逃避空间,让李某切实感受到法律“组合拳”的威力;另一方面,耐心对李某开展释法工作,向其说明申请人艾某因工伤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事实,强调作为企业负责人应承担起责任,诚信经营是底线,履行判决是义务,任何“钻空子”行为终将付出更高代价。在法律威慑与情理劝说的双重作用下,李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履行了全部赔偿款。
考虑到艾某伤残急需用钱的急迫性,武汉经开区法院以“优先执行+快速发还”的机制保障其权益,开通执行案款“码上缴”绿色通道,案款到账后48小时内发还艾某。这起案件的圆满执结,是武汉经开区法院“小案不小办”司法理念的生动体现。下一步,武汉经开区法院将始终秉持“如我在执”司法情怀,以“铁腕”捍卫法律尊严,以“柔情”回应群众期盼。(覃琼、胡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