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伟宁进行精彩分享。
BBIN宝盈集团网武汉12月2日电(张潘)“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4”之政产学研对话11月29日在武汉举行,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伟宁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了精彩分享。
崔伟宁说,近年来,宜昌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之路,通过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推动传统磷化工向新能源、医药、半导体等赛道升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落地,取得积极成效。
化工产业是宜昌的当家产业,宜昌市坚持走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之路,传统化工成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建成磷酸铁锂电池产能70GWh,食品级、电子级等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46.8%。
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宜昌已建成湖北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园,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组建了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酵母菌种资源库。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方面,预计今年可建造各类船舶150艘以上,其中新能源动力船舶占43%左右,为湖北最大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大力推动存力、算力和运力协同发展,累计建成算力规模1055P,在建算力规模超10000P,算力集群规模湖北第一。
宜昌市坚持科创赋能,强化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量。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进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全市有各类研发平台1023家,其中国家级51家、省级325家。三峡实验室正围绕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科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每年设立1亿元科创供应链建设基金、3000万元供应链平台建设资金和2000万元专项科研激励资金,共计1.5亿元用于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宜昌19家上市公司中,18家是高新技术企业。
在当天的“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对话环节,崔伟宁表示,要努力将宜昌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绿色长江、零碳中国的重要窗口。
近三年,宜昌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4%。崔伟宁说,宜昌正推进“世界水电之都”向“世界清洁能源之都”跃升,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20年来,累计产出清洁电能超1.6万亿千瓦时。在推进电化长江方面,宜昌依托丰富的绿电资源打造“电化长江”先行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宜昌坚持企业微循环、园区内循环、产业大循环,对全市61家重点领域企业121条生产线实施“一企一策”节能技改,清洁生产、节能降碳水平不断提升,30多项节能技术国际领先,获批国家绿色工厂14家、绿色园区4个、循环示范园区4个。在林业碳汇交易上,全市森林碳储量达4389万吨,每年可新增约150万吨,折合森林碳汇550万吨。